本堂历史

缸瓦市教堂为英国伦敦会(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)于1863年所建。英国伦敦会是近代最早到中国,也是最早到北京传教的西方宣教团体。

1861年,伦敦会差派雒魏林(William Lockhart,1811年-1896年)在北京东城设立诊所(协和医院的前身)兼传教。

1863年,伦敦会北京负责人艾约瑟(Joseph Edkins 1823年-1905年)在西城设立福音事工点,这就是缸瓦市教堂的前身,也是北京最早的基督教堂。同年,伦敦会又差派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26岁医学博士德贞(John Dudgeon,1837年-1901年)来北京传教。他于次年3月到达北京后,在缸瓦市购房建立医院并兼作教堂,一面行医一面传教。

1900年6月13日,缸瓦市教堂与北京城内其他十余座教堂在同一天被义和团烧毁。

1903年3月16日,伦敦会用当时通用的松江银二千一百两,在缸瓦市从房主奎瑶手中购地建堂。当时教堂分南北两院,南院占地1.93亩,房32间半,建有小礼拜堂一座,用作副堂和牧师住宅;北院3.32亩,房54间半,建有大礼拜堂一座。

1919年-1928年,缸瓦市教堂由宝乐山先生(蒙古族)主持事工。1922年改建新堂,就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主堂。同年加入“中华基督教会”,实行自立自养,并在教堂南院开办仁济医院,北院开办小学,形成教堂、医院和学校一体的格局。

1929年-1949年,缸瓦市教堂由石云浦牧师(满族)主持工作。

1950年-1958年,吕仲岩牧师继任本堂工作。1951年向政府登记时,仅有工作人员4人,义工11人,信徒120人。

1958年后,北京基督教各宗派都被集中于缸瓦市教堂举行礼拜,称为北京基督教西堂,由刘仲和牧师主持工作。

1966年,文化大革命开始后,缸瓦市教堂被迫停止聚会。

1980年7月13日,缸瓦市教堂恢复礼拜,成为文化大革命后第一间恢复礼拜的教堂。祁廷铎牧师为主任牧师,后调任北京燕京神学院任副院长。

1986年-1993年,杨毓东牧师为主任牧师。

1993年-2002年7月,于新粒牧师为主任牧师。

2002年7月-10月,吴巍牧师为主任牧师。

2002年10月至今,杜凤英牧师为主任牧师。

1949年前后和文革期间,陆续有居民和单位占用缸瓦市教会的教产和土地。目前归属教堂使用的房屋已有三分之二。南院房产已经落实,但仍有居民居住,尚未归还教会使用。

1996年,为缓解缸瓦市教堂的聚会压力,在主堂的南侧扩建了副堂。2008年,主堂北侧教产得以收回,建小礼拜堂和教会其他附属房屋。

目前,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有信徒5000多人参加主日崇拜,每个主日有四次礼拜。杜凤英牧师为主任牧师,同工还有张锦星牧师、范勇彬牧师和田昊传道、刘璐传道、吉敏传道。

主日礼拜
  • 晨更礼拜 07:30-08:30
  • 二堂礼拜 09:00-10:00
  • 三堂礼拜 10:30-11:30
  • 晚堂礼拜 19:00-20:00
其他聚会
  • 查经班 每周日 13:30-14:30
  • 祷告会 每周三 08:30-09:30
  • 青年聚会 每周四 19:00-20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