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稣哭了

(2012年6月10日)

经文:约11:28-46 启:约11:17-27

刘新元 传道


我们上一次哭是什么时间?又是为了什么?

一、明显的结论

这段经文直言“耶稣哭了”,这最短的一节经文代表着什么?耶稣为何流泪?有些人拿这一节开玩笑:“耶稣也有软弱呗!”。有些人简单的停留在耶稣爱人的感情深切。但几乎整章的经文,讲述事件的前后。53节对一节,1482个字中寻找缘由,不是可以简单评断的。静心体会、深入比照后,我们会感触更深。

1、耶稣的眼泪

不是软弱:如果眼泪表达的是耶稣的软弱,但它并没有出现在耶稣遭受诸般逼迫与不理解的时候,即便是在客西马尼园中和十字架上,耶稣也是没有为自己自艾自怜,或恐惧战兢留下眼泪。

是爱的眼泪:经文里表述,上犹太地方将会面临危险,可耶稣依然前行。主有丰盛的怜悯,定意施行拯救,所以才有勇气胜过环境,不怕危险。

这世上不缺乏悲哀与伤感的眼泪,但为着关爱他人、体贴如己的感动确实罕见。我们偶尔会被一个作品、一次事件感动流泪,而主对人同情的泪水与他平时为人的服侍是一致的。

是完全人性的眼泪:基督的眼泪更证明了祂拥有完全的人性。祂为我们取了肉体的形象,所以他会哭,会饿,只是他没有犯罪(参来4:15;罗8:3)。祂以全部的生命服侍我们,包括祂的眼泪。

2、人的回应

主以如此完全的爱进入到我们中间,我们是如何回应他的呢?如果非要在泪水中找到悲哀的理由,那这悲哀不是在耶稣,乃是在硬着颈项回应神的百姓中间。

旁观者的愚昧:“衪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(参 约9:1-7),岂不能叫这人不死么?”我们往往将眼睛定睛在上帝“能不能”上,却忘记了主做事的目的。这样,即使我们得到了神迹,却也容易忘记,转头就找不到方向了。

明显的敌意:在耶稣使拉撒路复活过来以后,法利赛人仍坚定心意要杀害耶稣,甚至要毁灭证据,把复活过来的拉撒路也杀了(参约12:10)。他们的心中不是被上帝的神迹所温暖,乃是被自己的利益所牵引,怕耶稣抢了他们的地位,怕耶稣的真理夺了他们心中原以为的正意。人往往为了自己的有限而拒绝永恒的真理。

如果主的眼泪里有悲哀,主是为这世界的悖逆和抵挡而忧伤,为人们拒绝救赎而焦急——在马太福音中主焦急的对百姓预言说:“耶路撒冷啊,耶路撒冷啊,你常杀害先知,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,到你这里来的人。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,好象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,只是你们不愿意!看哪,你们的家成为荒场,留给你们!”(太23:37-38)。

二、事件回述

但主的眼泪中还包含更多!

1.伯大尼之家

圣经记述耶稣在各地传道、医治和帮扶有需要的人,但提到接待耶稣的并不多。而在伯大尼有一个家庭,圣经里特别提到他们的名字,并用“主所爱的人”来代称,那就是马大和马利亚姐妹,还有弟弟拉撒路。路加福音10:38-42节里记载了他们对主的热情接待。很显然的这是耶稣喜欢去的一个家,在这里不但有耶稣对人的爱,也能感受到人对耶稣的爱,家就是一个彼此相爱的地方。

2.人生的苦难

人生难免病患和苦难,这一家也是一样。因为人人都犯了罪,而苦痛与死亡是罪的结果,这是这世界的悲哀,无人能够逃避。但这一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,就是寻求主。

当时耶稣正在约旦河外传道,听到拉撒路病了,祂没有立刻赶去,而是故意等了两天。但在耶稣的言语中,祂肯定地回复:“这病不至于死,乃是为神的荣耀,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!”(约11:4)。人们后来知道这话是要用信心领受的。

3.耶稣的看见

“这病不至于死”这句话不是指拉撒路不会死,而是要说死亡并不是这件事的最后结局。

事实上当报信的人到达耶稣那里时,拉撒路已经死了。耶稣来是为了叫醒他,更是为了唤醒人对神和生命有正确的认识。为了建立门徒的信心,因为神迹要彰显出来,信心必将代替原有的悲哀。

三、另一种悲哀

1、马大的迎接

①、第一句话(21节)

耶稣到了,马大听到消息,直接迎到村外。按照犹太人的风俗,这是不合宜的。他们的习俗要求那些为所爱者忧伤的人,必须隐居在家中最少七天。但她急切地要问:“主啊,你若早在这里,我兄弟必不死;

后来马利亚见到耶稣时,对祂说的话,显然也是同样的意思。不过,马大的态度和马利亚的态度,却完全不同。马大好像在埋怨主,你为甚么不早一点来?

有的时候,我们在经历苦难、试炼、试探的时候,也难免抱怨,向神发出同样的质问。

②、第二句话和问答(22节)

不能说马大对主没有信心,可这信心是有限的。马大相信耶稣有超越的权柄。但她并没有指望过她的兄弟会马上复活。 “复活”这个词是耶稣提的,她的脑海中呈现的却是末日审判前所有人的复活。或者说她没敢想过兄弟会再活过来,因为不久以后,主吩咐说,“你们把石头挪开。”她却回答说,没有用了,他必是已经腐烂了。

神的荣耀是永恒的,但需要我们用完备的信心去信。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神的荣耀,不是神的荣耀离开了,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和信心去观看。“信”是我们看见神荣耀,或进入这荣耀的必要条件。神的荣耀没有消失过,但我们的不信与小信,常使我们与之相隔。

2、马利亚的迎接

马大回到家,告诉马利亚耶稣来了。她来到主面前,就俯伏在耶稣脚前。马利亚的话中埋怨的意思并不强烈,而是希望耶稣当初在这里多好,那样兄弟必会得医治。但这信心也不过如此,马利亚忧伤地哭了,而此时,主就在她的面前。

有的时候,在我们的哀伤面前,虽然不想对主有过多的责备,却不能站起来。即便是主在面前,即便主刚刚地宣告了生命复活的信息,无论是传信的马大还是现在的马利亚,都没有从心里明白。

耶稣看见她哀泣——没有盼望的哭,并看见与她同来的人也哭——仪式性的哭,“就心里悲叹,又甚忧愁”。这里的“悲叹”,有“悲愤”“激动”的含义,虽没有明确的“生气”那么强烈,但可以表达出耶稣心里的不高兴。因为,众人只顾场面的哀哭,含着无用的虚假;因为祂面对着人类因犯罪而带来的结果──死亡和痛苦时,神一切的忿怒在祂里面起伏着,使祂为之伤痛;因为在祂身边常与祂亲近的人和那些不常与祂亲近的人一样,不能明白祂要带来的救恩与生命。

四、耶稣的眼泪

当耶稣走向坟墓的时候,祂哭了。祂的眼泪代表——

1.敏感的同情

同情马利亚、马大和一切由罪和死亡所导致之忧愁的眼泪。但另一方面也许我们会认为,这不是同情的眼泪,因为祂知道在大约半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,祂就要除掉让他们流泪的原因。若是我们真的这样想的话,我们就不了解神的心肠对人类痛苦的敏感性。

虽然不久祂就要擦干他们的眼泪,结束他们的悲哀,但祂仍然和他们一同感受到忧伤。

诗56:8 我几次流离,你都记数;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。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吗?

诗51:17 ……神啊,忧伤痛悔的心,你必不轻看。

来4:15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,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,与我们一样,只是祂没有犯罪。

2、为人的焦急

肉体的死亡可以透过神迹回转过来,但人若不明白灵魂的拯救,不在乎耶稣带来真正生命的救赎,人就不能够接受永恒生命的拯救。这样的救恩需要我们用我们的生命主权说“是”。今日我们为我们自己的事情哀哭,但耶稣为我们焦急,希望我们真的为生命忧伤。

3、温柔的爱

面对信心弱小的我们,主没有责备、愤怒,或以离弃来惩罚。面对我们交出的一点点微弱的信心,耶稣只能流泪。这是耶稣爱里的不放弃,是爱的坚韧与期望。

五、我们的回应

我们若爱主,必不会喜悦见到祂为我们流泪。

1、不让圣灵担忧(弗4:30)

在爱里,没有人希望对方伤心。我们要除去沉迷宴乐、懒惰逃避、执拗故我,不让圣灵担忧。为此我们应除去一切苦毒、恼恨、愤怒、嚷闹,存怜悯的心彼此相待,正像基督对待我们一样(弗4:31-32)。

2、建立超越的信心

不看环境、不看困难的信心,哪怕我们只能从信的起点去立志,我们也要这样行。

3、效法基督完全的爱

彼后1:7 有了虔敬,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;有了爱弟兄的心,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。按着主耶稣流泪的标准去爱众人。

(根据录音整理)

 


主日礼拜
  • 晨更礼拜 07:30-08:30
  • 二堂礼拜 09:00-10:00
  • 三堂礼拜 10:30-11:30
  • 晚堂礼拜 19:00-20:00
其他聚会
  • 查经班 每周日 13:30-14:30
  • 祷告会 每周三 08:30-09:30
  • 青年聚会 每周四 19:00-20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