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010年3月21日)
证道经文:弥6:8 启应:诗23
陈跃鑫牧师
弥迦与以赛亚同期作先知,出身寒微,却无畏于当时的权贵,对那些欺善怕恶,巧取豪夺的富豪是口诛笔伐的。这节经文是神对当时整个国家社会所发出的中心信息,要求人:行公义,好怜悯,存谦卑的心,与你的神同行。
“与神同行”,其中的“行”希伯来原文意味与神手牵手结伴上下往返,相同进退。同行包含与神同心,因若不同心就不能同行(摩 3:3);以神为乐为友(来11:5;路1:46-47;约15:15);也包含与神同在,不离左右(诗16:8-9);过圣洁生活,行神旨意(帖前 4:3);愿意跟从神的引导(罗8:5-8;加5:25),不偏行已路。雅各说:“岂不知与世俗为友,就是与神为敌吗”(雅四4)?
1、行公义
公义(justice)在希伯来语中其对应的词为tzedek,意指上帝和人类的公平、正义。公义既是上帝所具备的属性,也是人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。公义是维护社会中彼此的关系。个人的言行操守,或者与他人的关系,都必须建立在公义上。上帝要求我们「行公义」,公义乃是自己行为的标准,遵行自己所明白的真理来栽培自己成为正人君子。人最容易犯的通病是常以自己所明白的「公义」来纠正别人,可以慷慨激昂的指责别人的不是,而自己犯上同样的毛病时,却很少作自我反省。上帝要求世人能履行公义,要成为以公义来约束自己行为的人。其次,要以公义来尊重别人。事实上,一个以自己的私利为中心的人,就不可能由衷的尊重别人。
上帝是公义的上帝,这是他圣洁的本性。“我是公义的神,又是救主,除了我以外,再没有别神”(赛45:21)。“公义和公平,是你宝座的根基。慈爱和诚实,行在你前面”(诗89:14)。“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,按正直判断万民”(诗9:8)。“那行不义的,必受不义的报应。主并不偏待人”(西:25)。“耶和华施行公义,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”(诗103:6)。“帝王借我坐国位。君王借我定公平”(箴8:15)。“我在公义的道上走,在公平的路中行”(箴8:20)。 “耶和华因自己公义的缘故,喜欢使律法(或作训诲)为大,为尊”(赛42:21)。“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,使公义如江河滔滔!”(摩5:24) ;“公义使邦国高举,罪恶是人民的羞辱”(箴 14:34)。“(上帝)以公义为衣服,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”(伯29:14);“你要追求至公至义”(申16:20)。
2、好怜悯
如果只有义心来判断一切,没有爱心来改变一切,还是不善。但单只靠着公义的原则还不完全,我们可以见到一些只有行公义而不好怜悯的人,常常流于苛刻,对别人没有忍耐,没有造就的功能。因此,如果只有义心来判断一切,没有爱心来改变一切,还是不善。个人要行在公义的原则中间,但是对待别人的时候,绝不能用你个人的义强迫别人和你一样。既懂得义,同时又能够好怜悯的才叫作「善」。凡是作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的毛病,但是任何父母也不会一天到晚用审判的态度来教孩子,而是用爱心、眼泪、忍耐、宽容、盼望来把孩子带到一个完美的地步。盖恩夫人曾说过:爱是最短的路。
圣经辞典中的“怜悯”就是“由于爱心的关怀而促成一种怜恤的感触”或是“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,愿为对方的快乐和幸福付出的心态,不由自主的想把对方置于自己的保护下, 提供情感和身体保护的强烈冲动,因而极尽所能的心痛对方”。这字的原文,无论在旧约和新约中,都是以动物的内脏或人体的胎位和肚腹来比喻怜悯或同情。中文可译作一个人的心肠(正如手足指弟兄,胃口指食欲)。约壹三:17说明:“凡有神的爱的人,必会因怜悯人而尽自己所能,用行动来帮助别人的需要。”由此可知:“怜悯”(一)必须以神的爱为基础;(二)又必须有行动来表现;(三)也一定有一个人或一件事作为接受的对象。
3、存谦卑的心
谦卑就是一个人尽可能地依照真理而生活,这个真理包括对自己真实、对别人真实、对周遭的世界真实;一个谦卑的人是一个懂得帮助别人的人,他总是顾念别人,绝不自我中心。谦卑其实也是一种贫穷心态,不是不正常的贫穷心态,乃是一种时时刻刻倚靠主的贫穷心态。圣经中的谦卑是准确的知道自己在神、在人面前真实的光景与地位,以致可以准确地领受恩典,也可以不自卑的观看自己。
“我心里柔和谦卑,你们当负我的轭,学我的样式,这样,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”(太11:29)。
“凡事不可结党,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,只要存心谦卑,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”(腓2:3)。
老子说: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
犹太人有句谚语说得好:“人的个性可以从三个地方看出来:他用的杯子(cup,也就是他的品位),他的钱包(pocket,他与金钱的关系)以及他的怒气(anger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