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爱


(2010年4月25日)

证道经文:路7:36-50  启应:林前8:2、3

刘新元 传道

 

路7:36-50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,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。那城里有一个女人,是个罪人,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,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,站在耶稣背后,挨着他的脚哭;眼泪湿了耶稣的脚,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,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,把香膏抹上。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,心里说:“这人若是先知,必知道摸他的是谁,是个怎样的女人,乃是个罪人!”耶稣对他说:“西门,我有句话要对你说。”西门说:“夫子,请说。”耶稣说:“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,一个欠五十两银子,一个欠五两银子,因为他们无力偿还,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。这两个人,哪一个更爱他呢?”西门回答说:“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。”耶稣说:“你断的不错。”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,便对西门说:“你看见这女人吗?我进了你的家,你没有给我水洗脚,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,用头发擦干;你没有与我亲嘴,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,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;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,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。所以我告诉你,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,因为她的爱多,但那赦免少的,他的爱就少。”于是对那女人说:“你的罪赦免了。”同席的人心里说:“这是什么人,竟赦免人的罪呢?”耶稣对那女人说:“你的信救了你,平平安安地回去吧。”

灵修中有这样的谈论:“都说要爱主,要如何才算爱呢?有什么标准或借鉴吗?” 虽然不是电影中讨论的“爱情”,但爱的主题是人人都应关注的。世间的爱,人们都会执着追求,那我们更应真诚思考与神之间的关系。是啊,你怎样认识主对你的爱?有否思考,你爱主多少?如果我们自问:“我爱主吗?”,答案如何?今天的经文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。

一、背景

1、少见的情景

①、耶稣被请去吃饭,这并不是一件常有的事。他和门徒时常是传道,以至没有吃饭休息的时间(可6:31);

②、此处的法利赛人多少还算是心存善意的,而更多的法例赛人和文士对耶稣也是抱着敌视,想要抓住把柄将他定罪的态度;

③、而更少见的——平常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耶稣主动的服侍人群,这里提到耶稣接受了一个女人敬虔至极的服侍。

2、宴席中的事件

一个没有列在邀请名单的女人前来,“挨着祂的脚” ……因着当时人们对耶稣的关注,又因为犹太拉比教导的公开性,当时宴席周围是有很多人的。古时犹太人坐席的姿势,乃是侧身斜卧在榻上,头部靠近餐桌,把双脚伸向背后,因此别人挨着脚,并不会搅扰到正常的用餐和对话。在这样的环境当中,女人的动作叫人印象深刻:

①、女人在哭; ②、用嘴连连亲祂的脚; ③、眼泪湿了主的脚用头发擦干; ④、用香膏抹主的脚。

◎ 她所有的动作,都是谦卑的做在基督的脚上,她的行为只有用“虔诚” 和“ 敬爱”来形容,让人震动。常人都会联想——这女人是谁?为何在大家欢乐的宴请当中哭着来服侍主?这又是何等真诚!

二、缺乏爱(轻视、怀疑)的态度——法利赛人的视角

但我们却看到了不同的关注和疑问……对于女人所做的,法力赛人毫无感动。认为自己比别人才会居高临下的看人,而轻蔑造成的结果就是远离对方。

1、我们知道她是谁——“乃是个罪人”

圣经里提到犯罪的一是在行为上,比如奸淫。所以,历史上估计她有可能是个妓女;另外就是她触犯了神圣的律法,沾染了不洁或被污鬼疾病所缠累辖制。像当时的大麻风患者。

他也许指证的不错,但谁也不愿活在一个没有爱(怜悯、包容、同情……)的世界里,如果用同样的角度来衡量他呢?

2、如果耶稣真的有能力,像传说当中的,那么他也必会知道;

①、同样含着轻视的态度

其实,从一开始请耶稣吃饭,经文里就已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——“请耶稣和他吃饭”。耶稣当时大有能力,在各地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跟从,如果真是尊敬,会说“我终于请到”“我能和他”……他对耶稣的宴请,只是出于好奇罢了,甚至是想借用主的名声来彰显自己。

②、怀疑耶稣的能力

所以他的想法是——“当耶稣知道她的身份和地位的时候,会如何回应呢?难道他打算与这样一个人有关系么?”这不但是一个没有爱心的观点,也是一个没有信任的态度,站在试探的角度来观察耶稣。

3、缺乏爱的结果(行动)

①、他没把耶稣看成神子,是神所差来的基督,反倒怀疑他的权柄和能力。

②、当时百姓(和门徒)虽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他就是基督,但也承认他是极有恩赐的先知。本章前面记载,当耶稣使拿因城寡妇的儿子复活时,百姓都惊奇,归荣耀与神,说:“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!”(路7:16)。

③、他甚至没有按当时礼貌的礼节来把耶稣当成是一个客人来对待。在中东沙漠地带,又因来往的商客都是穿的类似草鞋一样的鞋。所以,接待客人时会 :

a、与他亲嘴;

b、先端上清水,以便对方洗手洗脚;

c、用油给他抹头(解除疲劳、象征尊贵和欢迎、款待)。这些像我们给客人倒茶一样,是当地一种很普遍的礼节。

法利赛人对自己、对主没有正确的认识,怎么爱呢?

三、新的思路——恩典与爱的关系

1、主动的提问

法利赛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,但耶稣的能力已经显现了。针对着法利赛人轻视的态度,耶稣的回答没有讽刺,乃是正面的。这不仅证明了基督的能力,更显明主的爱——希望他明白他是在与神旨意的疏远,希望他认识自己的缺乏,悔改归向真理和爱的道路。

2、另一个视角

法利赛用“论断”和“轻视”的角度看待世界,耶稣提的问题转变了角度,把焦点归到“爱”与“感恩”上来。这些正是法利赛人缺乏的。比喻中的重点:

①、债主——神

②、银子——数量不是重点, 债务——我们所犯的罪

③、偿还不起,又同蒙赦免——世人共有的事实

④、哪个更爱主?——哪个更明确的知道感恩,并以爱来回应神呢?

3、不认识自己的,就不知道赦免和恩典的宝贵!

实际上,法利赛人只是从常识上判断了比喻中的结果。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比喻当中的人物。在自我的评价中,法利赛人看到更多的是自己相比别人更多的优越之处(他们遵行律法,是社会中公认的宗教敬虔人士,自认为所做合乎神旨意,超越百姓与神有良好关系的人)。

横向比较,5两比五十两要少,有了优越感,甚至是忽略了亏欠的地位,忘记应纪念与债主的关系。他根本没有把自己看为是需要的赦免的罪人。但“无力偿还”说出了我们在“罪” 和“ 死”面前软弱的现实。我们“无力偿还(欠债)”的结局都是永远与神隔绝,只有十架救恩使我们脱离罪和死的结局。对神的恩惠,不是我们没有需要,而是我们没有认识(骄傲如同心被油蒙住了),就找不到爱主的理由,觉得自己与这位恩典的主毫无关系。

路5:31-32 耶稣对他们说:“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着;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”

太13:15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,耳朵发沉,眼睛闭着;恐怕眼睛看见,耳朵听见,心里明白,回转过来,我就医治他们。’

◎ 爱不可能从强迫或诱惑当中得到,爱也不是盲目的,必须有对真理的认识——爱是一种关系,及是关系,就是双方的,我们爱唯一的理由就是爱到对方对我们的爱。如果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恩典当中,他就会自然的以感恩来回应。主对法利赛人并非一味的讽刺,乃是一样的爱他,希望他认识我们与神之间是爱的关系,这关系建立在神的恩典之上。

罗3:23-24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,如今却蒙神的恩典,因基督耶稣的救赎,就白白地称义。

主日礼拜
  • 晨更礼拜 07:30-08:30
  • 二堂礼拜 09:00-10:00
  • 三堂礼拜 10:30-11:30
  • 晚堂礼拜 19:00-20:00
其他聚会
  • 查经班 每周日 13:30-14:30
  • 祷告会 每周三 08:30-09:30
  • 青年聚会 每周四 19:00-20:30